恒瑞“1.5折发股票”背后:国内药企如何突破业绩支撑的创新困局?

最新信息

恒瑞“1.5折发股票”背后:国内药企如何突破业绩支撑的创新困局?
2022-09-13 20:12:00


K图 600276_0
  恒瑞医药一则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引发市场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 进入2022年,在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下,生物医药资本市场降温明显,不少医药企业开始调整准备“过冬”,作为本土医药龙头的恒瑞医药也不得不在股价一直跌跌不休的情况下,做出新的应对策略。
  近日,恒瑞医药一则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引发市场关注。根据公告,员工持股计划拟受让公司回购股份的数量不超过1200万股(含预留份额),本员工持股计划设立后,拟通过非交易过户等形式受让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持有的股份,受让价格为公司回购股票均价的15%。这意味着,恒瑞将以1.5折“发股票”。而本次回购均价29.37元/股,据业内人士测算,受让价格约为4.41元。
  针对这一事件,有证券机构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2021年三季度以来,受国内产品降价、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药企业绩受到冲击,多家医药头部公司市值也都进行了大调整。整体来看,药企的估值逻辑体系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也导致新上市医药股不断出现破发和股价下行的现象。“此次1.5折发股票也是为了应对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影响。” 该分析师指出。
  不过,也有投资人认为,恒瑞医药此举是在变相向股东输出利润。
  “骨折价”发股票恒瑞不是第一人
  一直以来,股权激励是各家药企绑定员工、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补充流动资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成本和完善薪酬体系的重要举措。在恒瑞之前,九安医疗就率先做出以1.2折向员工发股票的做法,而对于九安医疗的做法被认为是为了高管做嫁衣。
  根据九安医疗2022年1月4日发布的《关于向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的议案》,董事会认为本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规定的授予条件已经成熟,同意向符合授予条件的353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737万份。授权日为2022年1月4日,本次授予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6.49元/股,股票来源为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公司A股普通股。
  该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64个月,分四个行权期,首期股票期权自授予日起满16个月后可以开始行权。在此次股权激励计划中,经理、总监级别人员获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最多,达到282.5万份,占比38.33%,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0.5869%,其次是骨干员工和核心员工、突出员工;高管中,董事、副总经理王涌、副总经理丛明分别获授予7.5万份;财务总监孙喆、董事会秘书邬彤分别获授予2.5万份,上述人员合计获授予股份比例1.531%。
  谁承想一年内,创新医药企业龙头恒瑞也发出了公告,拟让员工持股计划受让价格为公司回购股票均价的15%,这一比例相当于恒瑞医药员工可以以1.5折买公司股票。
  根据公告,此次恒瑞员工持股计划的参加对象为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核心管理人员、骨干员工和公司董事会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总人数不超过1158 人(不含预留份额)。
  另外,此次恒瑞的这份员工持股计划在解锁时需要达到一定的考核要求才能实现。业绩考核只涉及创新药层面,考核年度为2022年-2024年,分三期解锁。每期解锁的标的股票比例分别为40%、30%、30%。具体而言:
  首批解锁条件为:2022年公司创新药物收入85亿元以上(含本数),IND批准的新分子实体数量10个以上(含本数),创新药物申报受理的NDA申请(含新适应症)数量6个以上(含本数)。
  第二批解锁条件为:2023年公司创新药收入达到105亿元,IND批准的新分子实体达到11个,申报并受理的创新药NDA申请(含新适应症)达到7个。
  第三批解锁条件为:2024年公司创新药收入达到130亿元,IND批准的新分子实体达到12个,申报和受理的创新药NDA申请(含新适应症)达到8个。
  “从目前在研企业的管线来看,按照市场的标准,多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述分析师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以恒瑞为代表的中国创新医药企业一方面要真正增加自己新药研发能力,避开靶点扎堆的现象,做真正的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在资金控制方面,商业化变现才是长久发展之道,所以企业应该尽早考虑自己的商业化模式和策略。
  “发股票”就能解决业绩承压?
  聚焦创新成为恒瑞当下瞄准的主要方向,如此也是为了业绩承压寻求的突破点之一。财务报表相当于“体检表”,最能反映一家公司的健康程度,根据恒瑞医药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28亿元,归母净利润21.1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08%、20.55%。
  恒瑞医药方面表示,集采仿制药收入断崖式下跌、多款创新药执行新的医保谈判价格,以及国内疫情使公司产品销售受到冲击,导致公司收入出现较大下滑。利润方面的影响还包括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价格、物流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研发投入的继续稳步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到29.09亿元,同比增加12.7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至创历史新高,达28.44%,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21.84亿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同比提升至21.36%。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也符合大多数目前创新药企的布局方向。根据KPMG《2022年中国创新药企发展白皮书》,尽管我国创新药行业近些年有较大突破,已经跻身为全球创新药研发的第二梯队,但是整体来说我国从仿制药为主到以创新药为主的产业转型才刚刚起步,因此创新药研发生态发展还未成熟,从企业到研发机构再到政府整个创新药领域的参与方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尚未形成可以多元合作的研发生态系统。
  在企业层面上,总体来说国内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研发投入是衡量创新药企业研发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对2021年医药行业销售额Top50企业研发费用的统计,我国领先企业例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石药集团等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分别达到了17.9%、12.0%、11.8%,与销售额排名第一的辉瑞(研发占比19.2%)、排名第二的艾伯维(研发占比11.8%)、排名第三的诺华(研发占比17.7%)占比相比,研发占比已经能够追赶上部分国际领先跨国药企的水平,可以说我国药企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与领先跨国药企旗鼓相当。尽管在研发费用占比上差距不大,但是国内药企研发费用的绝对值与国外领先跨国药企还相较甚远。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企业在早期研发的时候没有做好产线规划,导致靶点扎堆等情况,导致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白炽化,加之上市后的谈判,集采等措施,如果企业没有敏捷的商业化策略应对竞争形势,医患需求以及政策变化,其将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在产品管线布局上,药企要么做得更新,要么做得更快,要么做得更好,要么差异化,要么有临床价值,才能找到自身市场位置。另外,在人才管理布局上,随着未来上市品种的增加,产品间将会更加注重比拼市场开拓和进入医保目录等方面,这将需要更多具备相关经验的运营人才。“对于人才需求的转变,人才争夺战或将打响。在这一背景下,药企要想抓住人才,就得在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上持续加大力度。”于子龙说。
  “发股票”背后的创新药企困局
  在创新研发投入同时,如何提升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的热度也成为当前中国生物医药聚焦的方向。特别是在2021年中开始,二级市场泡沫破裂,价值体系进行了重构,项目和投资方越来越趋于理性。到了2022年,新药融资依旧维持下行的趋势。
  根据德勤中国发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以及两地市场2022年全年的预测。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数据和估计的数字,按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融资金额计算,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将继续位列全球新股融资排名榜的首席和第二位。内地新股市场活动于2022年第三季度加快,因此与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前三季度新股融资额增加,但新股数量减少。
  新股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受到政策和市场态度转变影响,二级市场对创新药热度也在不断降低。而从2021年7月开始,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情况呈现出明显的下跌状态。自2020年12月31日到2022年4月29日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已下跌30%。医药公司股价迅速下跌甚至部分公司直接出现腰斩的情况,背后离不开CDE政策的出台与市场对License in态度的转变。
  去年11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这一政策表明了国家对国内创新药物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创新药企今后提交的临床数据标准以市场上最好的肿瘤创新药为参照。CDE政策的出台表明政府开始重视国内Me-too创新药扎堆现状,挤压创新药泡沫,推动遴选更多高质量的first-in-class药物。药品政策的收紧使得市场对创新药企的预期大大下滑。
  另外,从一级市场的表现来看,2018年港交所的改革和2019年上交所科创板的开放,改变了医药行业的融资环境,掀起了IPO上市热潮。然而近两年医药市场环境走弱,医药行业转冷,进入寒冬阶段,上市新股频频破发。特别是从2021年开始,IPO药企破发比例大幅增加。2021年IPO药企破发数量达到了10家,破发企业占当年IPO的42%,较2018年的22%增长了20%。创新药企IPO频频破发的原因主要在于先前市场对企业过度乐观,导致对创新药项目过高估值,新股定价过高,造成许多医药新股出现破发情况。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挑战和机遇,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对发展生命科学的重视以及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任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于子龙指出,一家企业如果想要取得长期的成功,既需找对合适的研发方向,又要具备强大的资金、人才和同业合作能力。其中,立项非常重要,药企要具体结合公司实际状况和发展战略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另外,人才也是决定企业成功的核心要素。如何在竞争中吸引到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将会成为处在朝阳产业的企业们的必修课。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恒瑞“1.5折发股票”背后:国内药企如何突破业绩支撑的创新困局?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